每年的中高考,有這么批人嚷嚷著該多元化高考,改變現(xiàn)有的“應試教育”模式。然而,在這個問題上,有些人可并不這認同.
一、云南小山村小金同學
我的大學同窗小金,來自云南一個偏僻的小山村,家境特別貧寒。
好在他讀高中的時候,學習極度刻苦,他憑借那股用功勁,把高考要求的知識點,翻來覆去琢磨透了,終于能考上重點大學,成為他們村第一個大學生。
鄉(xiāng)里鄉(xiāng)親都把他看成天才一樣的人物,為慶祝他考上大學,還特意為他放了好幾串鞭炮。
小金也自覺才智過人,于是懷著滿滿自信心,走出小山村,向著更美好的前程奔去。
然而,上了大學后,認識了一堆來自大城市且家庭出身不錯的同學,頓時自信心就被破滅了。
這些同學大多見多識廣、多才多藝。
同學們討論起時事問題,聊起各處旅游的見聞,爭相表達自己獨到見解的時候,小金啥也不知道,完全插不上話;
迎新晚會前,人家會點鋼琴、吉他、唱歌的,都踴躍報名,想要在晚會上秀一下自己的才藝,輔導員來問小金有啥才藝,小金卻只有尷尬搖頭的份;
家境好的同學說話總是聲音洪亮,充滿自信,小金卻不敢和人聊天,說話聲音細如蚊蠅,總是一副畏畏縮縮的模樣。
小金和來自大城市、家境好的同學,在智力上,肯定沒啥差距??墒?,在見識、才藝、氣質(zhì)上的差距,那可不是半點的事。
不同社會階層的烙印,深深地打在他們的身上,無論大家再怎么無視,這些差異都客觀存在著的。
但他能來到大學,感受到這種差異,比窩在小山村里,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,恐怕要幸運得多了??上驳氖?,小金得益于大學這個平臺,有了更多發(fā)展的機會,畢業(yè)后在大城市定居下來,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工程師。
二、應試教育
小金能夠改變命運,還得多虧有了高考這個制度。
不過,圍繞著考試運行的教育模式,也即“應試教育”,在中國的輿論場中,已經(jīng)被批爛批臭了,仿佛中國社會的一切問題,就是應試教育這棵毒草導致。
批評者希望看到的,是要用素質(zhì)教育去取代應試教育。
但學者鄭也夫說:“應試教育是什么誰都明白,而素質(zhì)教育是模糊的,其本身的模糊導致其目標和手段都不夠清晰。筆者看到多數(shù)素質(zhì)教育的說法中都包括兩個‘全’,其一是面向全體學生,其二是全面促進學生發(fā)展。因未見其細則,仍覺恍惚?!?/span>
“素質(zhì)教育”這個大旗打得好,也要落到實處。你說要把學生培養(yǎng)成全面發(fā)展的人才,總得有衡量的方法吧。何況優(yōu)質(zhì)教育資源,總是稀缺的,什么樣的學生有機會獲得這些優(yōu)質(zhì)資源,總得把這個標準定清楚了吧。
別著急,標準的事,肯定有人迫不及待地說出來。
韓桐彥在《素質(zhì)教育》中說:“多一把衡量的尺子,就會多一批好學生?!?/span>
教育學者熊丙奇也呼吁,高考不應該回到分數(shù)評價,要建立多元評價體系,否則不利于鼓勵學生個性和特長發(fā)展。
然而,不知這些教育專家們有沒有想過,一旦把這樣的素質(zhì)教育標準落實下去,一旦讓高考的評價體系多樣化,最不利的恰恰就是小金這種寒門學子。
這一套東西提出來,擺明針對的就是小金這種除了考試,其他啥也不大懂,啥也不大會的學生。
三、西方的素質(zhì)教育
提起素質(zhì)教育,許多人要大力推崇英美澳等西方國家,以其為實現(xiàn)素質(zhì)教育的典范。
在很多人眼里,國外教育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。在國外,學生成天自由自在,不被灌輸那么多知識,沒有寫不完的作業(yè),每天都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但其實這只是一般的公立學校的情況。而在收費極高的精英私立學校,則是另外一種風景。
如在英國著名的精英學校伊頓公學,從星期一到星期日,學生們有學不完的知識,聽不完的講座,參加不完的活動,同樣累得要死。
在國外,精英和平民接受的是完全不同的所謂“素質(zhì)教育”,前者是什么都得學,后者是自個兒自生自滅。前者培養(yǎng)的是中流砥柱的精英,后者培養(yǎng)的就是混吃等死的庸才。
在讀書階段,所謂的“素質(zhì)教育”就幫忙偷偷完成了社會分層的功能。
更要命的是,他們的“高考”也不同于中國的高考制度,更符合素質(zhì)教育“多元評價”的標準。
以美國為例,雖然他們也有SAT考試,但只把分數(shù)達到及格線作為申請大學的必要條件。美國大學要錄取學生,要看學生的多元能力,他們參加了啥課外活動,有沒有做啥科研項目,有沒有大公司實習經(jīng)歷,有何特長,有什么人的推薦信,等等。
像美國的一流大學,常常拒絕錄取SAT高分的學生,如普林斯頓大學在2019年就拒絕了一半以上的SAT成績接近滿分的申請者。
但這些多元能力,都得靠花錢堆出來。對于貧寒家庭的學生來說,沒錢,沒權(quán),沒人脈,結(jié)果就是,出頭的機會越來越少,地位上升的路被堵得死死的。
研究顯示,美國包括常春藤盟校在內(nèi)的38所名牌大學,來自收入1%頂層富家子弟的總數(shù)竟然超過全美底層60%窮人家的孩子。越來越多的低收入階層的學子,沒法接受到優(yōu)質(zhì)的高等教育,從而這一生與薪酬更高的職位無緣,喪失了改變命運的機會。
四、知識改變命運
但在中國,教育始終承載著這樣一個功能:即要幫助底層,通過奮斗實現(xiàn)社會地位提高,給他們一個能出人頭地的機會。
“朝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”,這是多少古代學子寒窗苦讀,不斷追尋的夢想。而這種夢想要實現(xiàn),恰恰是憑借科舉這種考核手段相對死板的考試制度。
在科舉制度出現(xiàn)之前,世家大族壟斷了主要社會資源,讓貧寒子弟少有出頭的機會。
一旦專家們提倡的看似美好的所謂“素質(zhì)教育”實施起來,多樣化的評價標準建立起來,無疑讓千年來留給社會底層那點不寬的上升渠道,被完全堵死。
我們遲早會變成,英美那種階層壁壘分明的社會,精英和平民完全生活在不同的兩個世界。
誠然,素質(zhì)教育也有很多好處。但在本來教育資源就嚴重不均衡的當今中國,高呼所謂的素質(zhì)教育,不考慮到階層流動的必要性,那基本上就是別有用心。
而這些高呼“素質(zhì)教育”,高呼“高考評價體系多元化”的人,很多都是當年高考制度和應試教育的受益者。他們也正是通過高考,從鄉(xiāng)下走出,走到大城市中,過上了體面的生活,混成了人模狗樣。但他們現(xiàn)在卻為自己的后代打算得精細,希望變更制度,為自己的孩子清除一大批來自底層的潛在競爭對手。
而其他無權(quán)無勢的屌絲們,屁股和腦袋是分離的,也在為有利于別人的教育改革搖旗吶喊。曾經(jīng),他們高呼義務教育階段老師傳授的知識太多,學生的負擔太重,結(jié)果減負減下來,原本便宜的教育服務,你得在公立學校之外的輔導機構(gòu)去花更多的價錢購買,把自己給坑慘了。
而一旦高考評價體系發(fā)生根本性的改革,一旦不拼分,改成要拼爹,試問作為學生,你們有一個好爸爸嗎?作為家長,你們是子女們需要的好爸爸嗎?
要是不是,你們瞎嚷嚷個啥呢?
群芳教育教學點:『鹿城區(qū)』五馬街區(qū),『鹿城區(qū)』下呂浦區(qū),『甌海區(qū)』梧田區(qū),『龍灣區(qū)』湯家橋區(qū),『鹿城區(qū)』洪殿區(qū),『鹿城區(qū)』新城區(qū),『鹿城區(qū)』人民路區(qū),『鹿城區(qū)』鹿城路區(qū),『鹿城區(qū)』縣前區(qū),『鹿城區(qū)』大南門區(qū),『鹿城區(qū)』百里區(qū),『鹿城區(qū)』江濱區(qū),『鹿城區(qū)』站前區(qū),『鹿城區(qū)』南郊區(qū),『鹿城區(qū)』黃龍雙嶼區(qū),『永強區(qū)』永中區(qū),『瑞安市』安陽區(qū),『瑞安』玉海區(qū),『永嘉』甌北區(qū),『群芳學?!粯非迦悍技乃拗茖W校
每個孩子都是聰明的
群芳教育:不僅是提分,好師資,更有好方法
群芳教育從根源解決各種教育難題,讓孩子主動學習
請持續(xù)關注群芳教育官方網(wǎng)站 http://kwfrenchcamp.com
溫州群芳教育24小時補習輔導咨詢熱線:0577-88350055